
在阅读此文前,诚邀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,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。
驾车从城市回到老家,下了高速之后,从县城朝乡村驶去,虽然知道现在的村道乡道早已经不是坑坑洼洼,最起码都是水泥路,但是这一年又出现了新的变化,让人感到又惊又喜。
出了县城直接驶入宽宽的国道,来到分岔路口才是朝着家的方向,不知何时?这个路口衔接的已经不是水泥路了,而是基本和国道相当的双车道柏油路。
两边也种植了整齐排列的杨树,每隔一段距离也更新了指示牌,甚至还有停车休息区,有厕所、有凉亭,而有一些有特色的村庄,也会被标上箭头指引着具体的路程和方向。
看到干净整洁的道路、一排排树木后隐约可见的农村小洋楼,仿佛置身于风景区中,看着这些变化,思绪一下回到了20年前。
一、农村的变化让人耳目一新
那时的农村基础设施落后,村村通工程也刚刚开始,有些村庄甚至连水泥路也需要集资。
经过乡镇,开了越来越多的门市,还有一些年轻人经营的快递站、汉堡店、服装店,琳琅满目的商品也让人看到了农村又恢复了兴旺的人气。
近些年来,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在周末、假期会选择周边乡村度假,厌倦了城市的喧嚣,向往农村的宁静,还有这种城市人扎堆儿,也带来了农村的新经济。
这是一个反向的经济,过去农村人攒钱来城里花,现在农村人足不出户,也可以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物品。
在县域经济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中,农民慢慢也抛弃了省城的概念,满足生活所需或者美好追求,在县城,乡镇都能实现。
如今,互联网的时代也让网购打通了最后1km,快递可以到村、入户,而在网络上,城里人和农村人完全没有任何区别。
二、过去的农村,人走地荒没钱
而这一切都和国家的振兴三农政策离不开。
从90年代开始,农村也掀起了一股进城打工潮,很多年轻人初中毕业,背上包袱闯荡大城市,但来到了城市没有文化水平,也只能从工厂,工地或者进入劳务市场从事体力打工。
一些中年人为了养家糊口,土地里一年的收成,也无法维持一家生计,也学起了年轻人,来大城市当了打工仔,长此以往,有些农村真正的空心,留下的满是老弱妇孺,
同时,土地也被撂荒,庄稼搁置,农业生产工具闲置、就连村集体都快成了摆设。一旦没有人,房屋住宅也变得老旧,家里如果有老人离世,这些老宅也被彻底废弃。
可以说整个农村满目疮痍,但广袤的农村、近9亿的农民才是中国的根本,城镇化建设让城市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,也就有越来越多的农民想要抛弃家乡,扎根城市。
可以说农村的发展变得危在旦夕,农民,农村,农业就像是快干枯的血袋,源源不断地为城市输血。
三、乡村重新焕发荣光
振兴三能再次成为了国家的头等大事,从规划新农村开始,农民集中住宅,一幢幢漂亮的房子在农村大地生根发芽,国家先后耗资上千亿用于农业补贴,从科技上改良农业品种,结合当地特色因地制宜。
逐渐农村恢复了生机,当人口、资金、设备开始向农村回流的时候,振兴三农也就真正上了快车道,经过十数年的发展,农村变得越来越美丽,变得让城市人都羡慕。
而大城市病也日益突出,带着这些问题,城里人来乡村找到了答案,这里秀美的风光,慢节奏的生活,国家的政策倾斜,让农村变得越来越宜居。
农村人也丝毫不弱城里人,他们有房有地有车,房子自然是自家修的小洋楼、小别墅,城市里动辄上百万一套的房产,也只是钢筋水泥中的一扇窗户,每年还要交着物业费。
而他们的房子可以尽情发挥,修建喜欢的样式,改造后院、停车场,在产权方面,他们不仅有自己的宅基地可以继承,也有村集体管理的农用田。
农村正以日新月异的变化,再次成为中国发展的焦点,媒体也将目光锁定在了乡村,《向往的生活》各种综艺,年轻人也返回家乡发展乡村自媒体。
在这里人们能够感受到舒适宁静的生活,越来越多的人断言,20年后,农村将是人人向往的地方,按照这样的趋势,这种预言将很快实现。
由于平台规则,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,才会被认定为铁粉。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,可以点个“关注”,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。
